新闻中心
丙戊酸钠(Sodiumvalproate,VPA)是一种抗癫痫药物,是癫痫小发作、大发作和肌肉痉挛发作的首选药物。临床多用于治疗由癫痫引起的原发性大发作、强直性阵挛、失神性发作、失张力性发作,对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性部分发作也有一定疗效。
丙戊酸钠药物的治疗窗狭窄、个体用药差异显著、药物相互作用复杂等,有必要监测血药浓度,了解个体对药物的吸收、分布、代谢和排泄的影响,从而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、提高药物疗效、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。
一、哪些人群必须定期监测?
●儿童与青少年
儿童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,代谢速率波动大,易出现浓度过高(如嗜睡、震颤)或过低(突发抽搐)。●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、合并用药多(如降压药、降糖药),易蓄积中毒。建议初始剂量减半,并每3个月监测一次。
●妊娠期女性
丙戊酸钠致畸风险高(神经管缺陷风险达10%),需严格控制在最低有效浓度(50-75 μg/mL),并联合叶酸补充。
●长期用药者
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酶活性变化,需动态调整剂量。
●急症患者
癫痫持续状态时需快速达到治疗浓度,但过量可能抑制呼吸,需实时监测。
二、如何科学监测?
●采血时机
谷浓度检测(下次给药前30分钟内采血,反映最低稳态浓度)确保疗效底线;
峰浓度检测(给药后2-4小时采血)评估峰值毒性风险。
●监测频率
1、初始阶段:剂量调整后1周检测;
2、稳定期:每3-6个月一次;若联用肝酶诱导剂,缩短至1-3个月;
3、异常信号:出现恶心、震颤、脱发等症状时立即检测。
三、临床意义
●精准治疗:个体化剂量调整,避免“一刀切”用药。
VPA的代谢受基因(如CYP2C9、UGT酶多态性)、年龄、肝肾功能、合并用药等影响,标准剂量≠安全剂量!
●毒性预警:早期发现肝损伤迹象(如ALT升高伴浓度>100 μg/mL)。
VPA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 50-100 μg/mL,低于50 μg/mL可能无法控制发作,高于100 μg/mL则显著增加肝损伤、胰腺炎、血小板减少等风险。
●依从性提升:通过数据反馈,帮助患者理解规律用药的重要性。VPA与苯妥英、卡马西平、拉莫三嗪等联用时,可能因肝酶诱导/抑制导致浓度剧烈波动。研究显示,约30%的癫痫患者因未监测浓度导致治疗失败或毒性反应,而规律监测可降低40%的住院风险。
●成本优化:减少因治疗失败或毒性反应导致的额外医疗支出。
丙戊酸钠需长期服用,并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,临床应根据患者生理状况(如年龄、肝肾功能指标, 血清肌酐浓度、尿常规检查等)并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和临床疗效,随时调整药物剂量,做到用药个体化确保临床用药保安全。
四、参考文献
[1] 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.治疗药物监测工作规范专家共识(2019版)[J].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, 2019,019(008):897-898,902.
[2] 李文标(主译),果伟(译),等.神经精神药理学治疗药物监测共识指南:2017版[J].实用药物与临床,2022,25(1):1-20.
[3] 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,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,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委员会,中华护理学会精神卫生专业专委会,王刚,果伟,张玲.中国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(2022年版)[J].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,2022,22(8):601-608
[4] 庄星星,苗仁华,等.治疗药物监测在丙戊酸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[J].现代药物与临床,2018,33(11):3083-3086.
[5] 闫秋艳,朱乐亭,等.233例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[J].中国药师,2018,21(2):264-267.
[6] 寻晓庆,彭玲玲.258例癫痫患儿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[J].中国药物警戒,2022,19(9):1027-1029,1039.DOI:10.19803/j.1672-8629.2022.09.20.